伤仲永教学设计

时间:2024-10-23 17:05:31
伤仲永教学设计

伤仲永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伤仲永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伤仲永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己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2、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

3、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掌握文言实词、虚词; 2、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

难点: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教学辅助】

多媒体教学平台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人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句千古名言,一语道破了“活到老,学到老”的真谛。它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不断的学习、终生学习,才能与时俱进,成为顺应时代的有用之才。反之,如果你不进行学习,不接受教育,哪怕你是一个神童、一个天才,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销蚀成一个庸才、甚至蠢材。

例1:马来西亚华裔神童张世明,12岁从初中跳到美国大学一年级,15岁攻读博士,博士毕业后,由于没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压力,性格孤僻,沉默寡言,患上精神疾病,最终英年早逝。

例2:我国神童宁铂,两岁半能背诵几十首诗词,4岁时学会了400多汉字,13岁就进入了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成为大学生。然而却无法和社会、他人沟通,屡次单独出走,最终丢掉大学讲师职位,出家为僧。

例3:出生于湖南湘潭的神童魏永康,2岁时就掌握了1000多个汉字,4岁念书,13岁考上湘潭大学物理系,17岁考上中科院硕博连读研究生。然而,他却中途肆业回家。他退学的原因很简单:自己无法一个人去面对社会。

看着神童们的这些悲剧,我不禁想问自己,到底是谁造就了神童的悲剧,到底这悲剧带给了世人多少沉重的思考。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伤仲永》里的主人公方仲永,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证。

二、检查预习

1、检查预习一: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指正。

2、检查预习二:由学生提出,师生共同指正。学生齐声朗读。

① 仲永/生五年 ② 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③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④ 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⑤ 传/一乡秀才/观之 ⑥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⑦ 余闻之也/久 ⑧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三、作者作品简介。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 (唐宋八大散文家为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 辙、欧阳修、曾巩、王安石。)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本文是一篇随笔。随笔,即随手笔录,不拘一格。是散文的一种。古代随笔常借一件事来抒发作者的情感或阐述某种观点。短小活泼,意境隽永。题目“伤仲永”的“伤”是哀伤,痛惜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方仲永这样的人才,泯然众人的哀伤,惋惜之情。本文用“伤”字点出作者的写作意图。

四、自读课文,掌握大意。

问:王安石哀叹方仲永什么呢?由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一遍。

(一)、学生自由诵读。

(二)、学生自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参考老师补充注释(可四人小组探讨),掌握大意。

教师补充课文注释

(1)理解几个用法特殊的词:

① “即书诗四句”书:名词活用为动词,写。

②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名词活用为状语,每天。

③ “邑人奇之”奇: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对……感到惊奇。

④“稍稍宾客其父”宾客:名词活用为动词,把……当宾客招待。

⑤ “父利其然也”利:名词活用为动词,认为有利。

(2)理解几个词语

① “养父母”养:赡养。 ② “传一乡秀才观之”一乡:全乡。

③ “或以钱币乞之”或:有的人。 ④ 邑人:同县的人

⑤ “从先人还家”从:跟从。 ⑥ “前时之闻”:以前听到的名声。

⑦ “卒之为众人”卒:最终。众:普通。

⑧ “如此之贤也”贤:(有)才能。

⑨ “且为众人”且:尚且。 ⑩ “固众人”固:本来。

(3)理解下列句式

① “不使学”省略句,省略了宾语,即“不使(之)学”:不让(仲永)学习。

② “还自扬州”倒装句,正确的语序是“自扬州还”:从扬州回家。

③ “受之天也”省略句,省略了介词,即“受之(于)天”:从上天那里得到或上天赋予的。

(学生质疑,教师点拨。)

(三)翻译课文。要求一人一句,注意词义正确。

(四)初步感知课文:掌握了文章大意之后,我们明白了作者为什么要“哀叹”仲永了吗?(学生回答)

(五)全班再一次诵读课文。

  五、教师小结:本文记叙了一个神童最终“泯然众人”的故事,流露出了作者的惋惜之情。那么,作者在文章中表露了自己怎样的观点呢?我们又能得到那些启示呢?下堂课,我们再进一步学习。

  六、布置作业:诵读全文。

伤仲永教学设计2

【教案背景】

《伤仲永》是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五篇课文,是这一册的第一篇文言文。这个单元安排的是以“成长”为主题,通过了解课文中人物的成长历程,让学生能够正确对待成长中的苦与乐,得与失,成与败。

【教学课题】

《伤仲永》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写的一篇借事说理的议论文,作者讲述了方仲永由一个“神童”变成一个普通人的经历,并由此引发议论,“一个人能否成才,与天资有关,更与后天所受的教育及自身的学习有关”这一道理。

【教材分析】

《伤仲永》是一篇说理文言文,它的特点是借事说理,借仲永故事来阐明作者的观点。说理的同时还蕴含了作者深厚的情感。

  一、达成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生字的读音、难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

2、概括文中的故事,学习寓理于事的写作方法。

3、了解古汉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4、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释义,以养成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诵读法、导读法、讨论法、质疑法。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能够阅读、释义,以养成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此处隐藏25434个字……们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让我们健康的成长,成才。

教学反思:

一.学生的自学能力进一步得到培养。他们已经能够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能够动手制作幻灯片,图文并茂,知识点醒目;能够抓住重点内容提问,有的同学甚至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二.一般情况下,人们容易把后天教育这个概念混淆为主观努力这个概念,这样就曲解了作者写文章的意图,曲解了作者想强调后天教育对成才重要的意图。所以我在教学中也引导同学对最后一段做了重点分析,应该实现了理解作者意图这样一个目标。

三.本课实现了“自主、合作与探究”这种学习方式。课前预习做得较好,查阅资料较为丰富,在选用材料、运用材料的过程,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也注意了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学习这篇文章除了明白文言故事外,关键还要从故事中悟出道理。所以是时机地进行合作与探究学习,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感悟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四.在探究这个环节中,应该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又不必完全拘泥于教材。按教材亦步亦趋就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束缚了他们思维的拓展空间,所以我们应该相信学生,尽量地放手让他们敞开心扉,然后再与之进行心灵对话。如学生提到当年的神童宁铂、干政、谢彦波、王思涵等人的问题。显然同学们的动机是好的,是向上的,所以探讨这个话题只能让同学们更提高认识,更清醒自己的自主权利和更珍惜自己的自主机会,也因此更显示了这篇教材的现实意义。

伤仲永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归纳整理文言知识。养成文言阅读习惯,提高文言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理解后天教育的重要性,开设辩论赛,激发学生对于仲永的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正确理解文言内容。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与成才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文言实词的读音及含义,训练文言阅读理解能力。

难点:使学生认识到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对发展才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教师在上课之前给学生讲述《江郎才尽》的故事,启发学生思考为何会江郎才尽?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不断学习的重要性并顺势导入今天要学习的同样是和后天学习重要性有关的文言文《伤仲永》。

二、整体感知

引出课题,了解作者,顺带理出“唐宋八大家”及其代表作品。

三、深入研读

1、朗读阶段:采用吟读法,全班小声准备。学生个别试读。全班齐读,教师加以点评。

2、结合注释,梳理文意。

(本阶段引出“异、难、同”已知归纳方法,调板学生上台写些自认为符合要求的字词句,而后加以点评、梳理。)

四、研读课文。

1、本文讲述一个什么故事?

2、仲永从五岁至二十岁,期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找出原文并概括)

3、旁人是如何对待仲永的?(找出原文并概括)

五、讨论拓展。

1、作者对仲永其父与邑人的态度,你认为是批判的,还是认同的?

2、你认为谁应该为仲永“泯然众人矣”负主要责任呢?为什么?

3、这个故事给你有什么样的启发呢?

伤仲永教学设计15

【教材分析】

本文两部分,第一部分依次写了方仲永从五岁到二十岁间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作者详写第一个阶段,力陈方仲永才能初露时期的情形,点明他才能衰退的原因,然后简略地写后两个阶段,点出他的才能衰退以致“泯然众人矣”。第二部分是议论,作者借事说理,强调后天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应该注意的是,不要曲解作者在本文想强调的“后天受教育重要”的观点,不要把“主观努力”与之混同。

【学情分析】

铁二中属于重点中学,学生的素质相对较好,预习作业会完成的比较顺畅,他们能够查阅大量资料解决一些相关问题,能够对照注释翻译课文,能够配合老师积极发言,但发言的内容有不定性。

【教育目标】

1、知识和技能:

掌握有关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加强文言文的朗读训练,注意朗读的节奏、感情、语气,提高对文言文的朗读、理解、赏析能力。

2、过程和方法:

指导学生准确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读懂故事,并能复述故事,感悟故事。通过充分的活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探究问题,积累知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准确把握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天资和后天学习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刚才在课下就有几个同学聊方仲永的故事,甚至还聊到了现代版的方仲永,看来大家不但熟悉了课文,而且还查阅了不少资料,也挺有自己看法的。那我们就来展示一下预习的成果吧。

二、作者介绍

(学生用幻灯展示预习查资料的成果,但注意其表述,要有具体的要求)

(出示幻灯一)王安石,文学家和政治家,文章写得十分出色,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二十岁中进士,曾积极推行变法,后新法被废,忧愤成疾,第二年病逝。

(在此可以让学生集体背诵王安石的《京口瓜洲》,来激发其了解作者、学习本文的热情)

三、朗读课文

(给予必要的指导,如字音、停顿、节奏、感情等)

1、易读错的字。

2、停顿节奏。(举学生疑惑的典型例句)

3、感情语气。

归纳朗读应该注意的点,要求同学们根据这些点,在下面各自朗读一遍,然后集体颂读。

(出示幻灯三)朗读注意:读准字音

找准停顿

拿准语调

读出语气

四、积累实词

同学们分组讨论,目的是解决自己在预习过程中的字词句等问题,疏通文意,准备复述。

对分析实词的方法进行如下归纳:

(出示幻灯四)实词分析注意:词性改变看语境

一词多义要比较

五、复述分析

(评析复述的过程,即分析教材的过程,即展示合作探究成果的过程)

1、这篇文章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请大家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2、由一个天才沦为一个庸才不能说不是一个悲剧,那么,造成这个悲剧的原因是什么呢?

3、请同学们用两个句子概括这篇文章的内容:

⑴ 本文叙述了方仲永由天才变庸才的故事,告诉人们后天教育对成才很重要。

⑵ 本文以方仲永由天才变庸才的事例,阐明了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六、深化理解

针对方仲永的悲剧,体会作者的意图,你现在最想说的是什么呢?

(出示幻灯五)

方仲永──天才──不受教育──平凡人

其他人──普通──不受教育──平凡人

七、小结本课

(不必面面俱到,突出主题则可)

《伤仲永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